有哪些情况不能献血
舒张压大于90mmHg的人不能献血。④孕妇和患有各种严重慢性病、过敏性疾病、血液病、寄生虫病、内分泌病、代谢性疾病、恶性肿瘤、做过重大内脏器官手术的,有吸毒史的人不能献血;⑤肝功能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、丙肝抗体、梅毒抗体、艾滋病抗体检查不合格的人不能够献血。
不能献血的情况有: 患有传染性疾病:如艾滋病、肝炎、结核病及其他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。这些疾病患者的血液可能带有病原体,献血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。 近期接受手术或接受治疗:如器官移植手术、较大的外科手术或化疗等,这些情况下身体需要恢复,不适宜立即献血。
不能献血的情况有: 患有传染性疾病。 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。 近期接受手术或治疗。 长期服用药物或过量饮酒。详细解释: 患有传染性疾病:如肝炎、艾滋病等,这些疾病可能通过血液传播,献血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接受输血的人。
不能献血的情况有: 处于疾病发作期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。 近期进行了手术或接受了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的人。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,如心脏病、高血压等。 近期有献血反应或短期内频繁献血的人。以下是详细解释:处于疾病发作期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献血。
哪些情况不适宜献血?献血是一项救死扶伤的善举,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与。以下是不能献血的一些具体情况: 年龄限制:根据规定,未满18岁和超过55岁的公民不适宜献血。 体重标准:成年男性的体重须超过50公斤,成年女性则须超过45公斤才能献血。
有些情况下的个人暂时不宜进行无偿献血,包括:近期进行小手术(如拔牙)未满15天,较大手术(如阑尾切除)未满半年等。妇女在月经期前后三天、妊娠期及流产后6个月内,分娩及哺乳期1年内。感冒、急性胃肠炎、急性泌尿道感染康复未满相应时间限制者。
疫情期间还能献血吗
疫情期间还能献血。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,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,而献血者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必要的交通、误工等成本额度及报酬的行为。献血后,领取小纪念品是合理的。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、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,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。
尽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,但献血这一无私奉献的行为并未因此停止。在遵守当地卫生部门指导和安全规范的前提下,许多地方的献血点依然开放,接受健康人士的献血。无偿献血是一种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,它旨在拯救生命,将宝贵的血液资源无私奉献给社会。
疫情期间,想献血的爱心人士可以“预约献血”,避免聚集。献血者只需打开支付宝搜索“浙江献血”,进入电子无偿献血证,再点击“预约献血”,选择预约日期、时间段、地点等即可完成预约。广州 您可进入微信公众号“广州献血”,在菜单去献血--附近献血--全血处,查询献血点位置。
长期患有慢性疾病: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血液质量或患者的身体状况,不适合献血。 女性在月经前后三天及月经期间:由于月经期间失血较多,身体需要恢复,此时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。
什么时候可以献血
如果是献血以后没有什么不适,下一次献血建议在三个月之后。
根据献血的相关规定,您需要等待6个月后才能再次献血。此外,献血者需满足18周岁以上且不超过55周岁的条件。请确保在身体状况良好时再进行献血。在准备献血前,建议您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,确保自己身体健康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,有助于提高献血的成功率。
年龄是时限,必须年满18周岁,首次献血不能超过55岁,如果献过血,没有不良反应,自己要求可以献血到60岁。捐献全血后,再献全血,需要间隔半年;捐献全血后,再献成分血,需要间隔三个月;捐献成分血后,再献全血,需要间隔一个月;捐献成分血后,再献成分血,需要间隔14天。
专家认为,献血不分季节,什么时段都可以。一般一次献血200至300毫升,在任何季节对身体都没有什么影响。身体特别好的,可以献到400毫升。并在献血后多吃水果蔬菜,注意保暖,就不会影响身体健康。
献血车的工作时间通常从上午11点开始,持续到下午6点,期间不休息。过去,街头献血通常是在献血车上进行,这种环境比较简单。献血屋则提供了更加温馨和完善的设施,体现了对献血者的尊重。市卫生局已经开始与城管、昌码隐公安等多个部门协调,计划建设献血屋。
啥时间都可以,献血1小时前先喝多点盐水。通常是指早餐后,午餐前各1小时为宜。
本文来自作者[亢林]投稿,不代表蜗牛微语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wnsay.com/zsfx/202504-2389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蜗牛微语的签约作者“亢林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疫情时期可以献血吗(疫情期间能献血嘛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蜗牛微语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有哪些情况不能献血 舒张压大于90mmHg的人不能献血。④孕妇和患有各种严重慢性病、过敏性疾病、血液病、寄生虫病、内分泌病、代谢性疾病、...